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03/25 [字体:] 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邢政办字〔202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12日
邢台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推进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字〔2020〕7号)精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高端高质项目带动转型升级,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大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效率至上,坚持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坚持“一高两低”标准,大力提升重点项目质量和效益。狠抓项目落地,坚持抓开工才是硬道理,“以打桩论英雄”,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工作标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双进双产”,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为核心,大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省重点项目53项(计划开工项目16项、续建项目14项、保投产项目12项、前期项目11项),总投资1074.63亿元,年计划投资240.3亿元;市重点项目300项(计划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前期项目各100项),总投资2601.7亿元,年计划投资415.9亿元。围绕“234+1.2”项目准入标准,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强化“大好高”导向,重点安排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立市立县大项目、好项目,注重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高新项目、民资(含外资)项目的比重提升,坚持“双进双产”,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围绕“3+2+2”产业发展体系,突出抓好三大主导产业、两大优势产业、两大新兴产业以及八大新兴增长点;围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升级领域等方面,集中推进重点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若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一批对全市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支撑项目。
  (一)优化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升冶金矿山和建筑工程装备,大力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和输配电控制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加快推进中钢邢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开发区、巨鹿县)、英特莱福石油钻采装备研发制造(临城县)、聚隆石油装备(隆尧县)、东帆全自动智能机械制造(巨鹿县)等项目建设,力促博路天宝石油钻采和能源探测装备研发(院士站)及产业化基地(临城县)、金风风力发电设备(开发区)、盛世天成岩屑智能捞洗机(邢台县)、道迪动车组自动过分相减速器(任县)、鑫兴嘉德风电叶片(威县)等项目早日投产,发挥效益。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粮食类健康休闲方便食品、果蔬类健康休闲食品,鼓励发展肉类健康休闲食品、乳品加工、饮料加工、调味品制造等,支持今麦郎、光明、金沙河、玉锋、君乐宝等企业做大做强,乐檬新型膳食植物纤维(临城县)、富岗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丘县)、佳利乳业迁建技改(邢台县)等项目加快实施。玉锋生物大健康产业园(宁晋县)、今麦郎研发基地及创新制造(隆尧县)、五得利面粉加工二期(柏乡县)、光明九道菇工厂化食用菌(真姬菇)(临西县)、金沙河饮用水(沙河市)等项目投产。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程塑料、先进合金材料、新型玻璃材料,推进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无机材料,推进冀中新材料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沙河市)、明盾抗冲击防穿透高性能材料(南和县)、昊普高性能复合材料(宁晋县)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促中航上大高性能高质量航空用高温合金锻造(清河县)、和泰航天高质量芳纶UD无纬布一期(威县)等项目投产。(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装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设备,扶持发展动力电池,推进深蓝锂电设备(巨鹿县)、赫姆霍兹空气源热泵(内丘县)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正康高效清洁燃气(沙河市)、晶澳东城光伏产业园(宁晋县)等项目加快实施。力促晶龙单晶硅棒(开发区)、雨昕空气源热泵产品研发及实验基地(威县)等项目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及零部件,充电、换电设施,确保领途新能源乘用车(清河县)、长征汽车三大工艺建设(邢台县)、博克汽车环保滤清器(临西县)等项目投产。推进聚能油田专用车辆(隆尧县)、德普石墨烯电池(内丘县)、华曙新能源汽车精密冷镦异形件(新河县)等项目加快建设。(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三)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电子、网络信息安全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及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德田半导体材料键合线(任县)、全德翰电子产业孵化园一期(威县)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产业。以微生物发酵药物为基础,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化工产品、特殊发酵产品,力促晶懋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巨鹿县)、君临中西药产业园(临城县)等项目投产。推进国金太行中医药酸枣仁等中药材初加工及饮片加工产品(邢台县)、天象兽药产业化生产基地(内丘县)等项目加快实施。(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振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振兴县域特色产业,打造4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突出特色,立足县域产业基础,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大优势、错位发展。坚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每个特色产业选择2-3家产业关联度高、行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重点推进南宫清河羊绒基地、沙河优质浮法玻璃、南和宠物食品产业基地、宁晋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平乡广宗自行车(童车)及零部件、临西中高端轴承生产基地、威县清河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县域特色“小巨人”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推进措施
  (一)全面加强招商选资。
  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谋划盯引一批“领头雁”和“老母鸡”项目,谋划推进一批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文旅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强化“大好高”导向,实现有限资源高质量发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全面考量项目的整体规模、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科技含量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选资。聚焦北京、江浙、上海、深圳等重点区域,强化驻点招商,加大对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盯引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强链型的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出台招商选资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体现招商选资导向,增加专业招商力量,上下联动,提高招商水平和效果。各县(市、区)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党政一把手每月都要带队外出招商,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狠抓项目落地。抓开工才是硬道理,以“打桩论英雄”,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工作标尺,扎实推进项目“双进双产”。严把项目质量关,凡是“八字还没有一撇”的项目,都不能进入重大项目库;凡是未落实开工条件的项目,都不能列入集中开工名单;凡是没有开工的项目,都不能界定为“大好高”,确保项目建设“既开花又结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狠抓在建项目进度。围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升级领域等方面,集中推进重点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程,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快出形象进度、出实物投资量。力促“竣工投产一批”,倒排工期、敲实任务,抓好项目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督促项目业主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后期工程进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3.狠抓项目投产达效。建立在建、竣工、投产、上规四张清单,每张清单每个项目都要定时、定人、定目标,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围绕四张项目清单,对每个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收集梳理分类,加快形成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清单”,对于属于政府职能范畴的问题和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行业就要管投资”的要求,采取“问题交办制”,由相关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其中需跨部门协调的问题提请市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开工、竣工、投产、上规。(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
  4.狠抓项目入库。加强项目统筹协调,夯实基础工作,做到应统尽统、数据真实、代码精准、账实同步,确保入库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投资实物量和项目形象进度。(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1.提高项目审批效率。重点项目在前期审批过程中涉及规划、土地、环保、节能、消防、人防等各项前置审批要件的,审批部门要利用现有资料和评估结论,避免或减少重复评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各部门不得互为审批条件,应当实行联动审批,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审批部门要鼓励推行重点项目全流程快速审批、联合测量、联合验收、证照联办、在线审批、全程代办等机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等市有关部门)
  2.大力推行“妈妈式”服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建“无证明城市”,努力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推行“妈妈式”服务,争当“金牌店小二”,坚持“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包办”,着力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大力度吸引各类人才来邢发展创业,全力集聚更多的众创空间、产业创新服务体等创新平合,打造招才引智的“蓄水池”。(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市有关部门)
  3.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项目、分级协调问题的“店小二”服务机制。对2020年列入计划的省市重点项目,根据领导分工和联系县(市、区)分工,由市四大班子领导进行分包联系,相关市直部门包联一个县,项目所在县(市、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领导分包联系的省市重点项目,由市领导所在单位办公室负责做好市领导联系项目的日常服务工作,制定市领导联系工作的实施计划、组织安排市领导联系指导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汇总分包联系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问题情况。市直部门分包联系一个县的重点项目,加强对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项目所在地政府。对于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牵头单位:市“双创双服”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等市有关部门)
  (四)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
  1.统筹保障项目用地。对省市重点项目,成立用地保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逐个项目落实责任科室、责任人,实行首办首问责任制,“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实施。(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召开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协调会,准确掌握项目用地需求和进度,重大项目随时研究、现场办公。(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争取省级指标奖励,加强用地保障,依据《河北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奖励试行办法》规定,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由县级保障,按程序报批,完成供地后协助属地政府向省申请指标奖励。(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实施省市重点项目“绿色通行证”制度,用地审批县级组卷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市级审查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项目所在县级政府及相关自然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并保障重点项目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耕地占补平衡等指标,因资源环境约束确实难以完成保障的,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项目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协调解决。(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突出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邢台急需、注重系统集成”原则,在市级层面统筹推进“两不见面+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探索实施“五未”低效用地处置改革等若干重大改革事项。按照《邢台市“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开展“五未”低效用地处置,通过异地置换、依法回收、分割转让等举措,回收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通过招商盘活、收购重组、差别化政策消化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引导稀缺土地资源流向符合高质量赶超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按照《邢台市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实施方案》,在经批准的我市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特色小镇的规划范围内,全面启动新增的备案类工业项目和研发总部类项目“标准地”工作,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容积率、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等指标作为补充条款纳入到“标准地”出让合同中,并由属地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对各项标准进行监管,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确保投产项目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大,亩均产出、容积率高,能耗、环保达标的优质项目。(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2.强化资金保障。建立重点项目信息“双推送”机制,建立省市重点项目金融服务群,实行全天候信息交流,定期汇总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及银行信贷产品信息进行银企双向推送。建立重点项目“行长分包”机制,组织全市14家驻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进行“分包”服务,定期通报各银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完成情况,鼓励各银行加强与省市重点项目企业的沟通联系,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召开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有针对地介绍银行特色产品、贷款政策、贷款流程,同时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组织召开证券机构与重点项目企业对接会,支持重点项目企业通过挂牌上市、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强化环保清单管理。对列入2019年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的重点工程项目,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预警期间,施工工地应按照要求停止土石方作业、建筑拆除、喷涂粉刷、护坡喷浆、混凝土搅拌等建设工序,其他工序不停工。对2020 年省市重点项目,按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逐一核查,符合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要求的,及时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的重点工程项目,免于一般性执法检查,重点利用工地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体系开展远程执法抽查,减轻对企业正常建设施工的影响。对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指导帮助整改,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与扬尘管控措施到位及施工机械尾气达标排放;督促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的重点工程项目优先选择运营手续齐全、环保管理规范、污染治理设施完善的优质企业或达到绩效分级B 级及以上水平的企业作为配套的原辅料企业,确保项目建设需要。积极协调公安、交通运输、城管等部门,为运输列入正面清单项目建设所需物料的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划定允许通行路线,确保项目顺利建设;依法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危化品车辆除外)。(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五)进一步加强督导落实。
  1.明确目标责任。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六重”工作推进计划等工作清单,明确各项工作的年度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成具体事项,把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和具体领导,确保标准统一、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按照“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要求设置工作指标,按照“使劲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要求设置奋斗指标,力争各项正向指标都能实现“保五争三拼第一”要求。
  2.建立“一线工作法”促进落实。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专项活动,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带着问题调研,盯着效果服务,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全力破解企业和项目落地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基层存在的顽症痼疾。
  3.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按照“保五争三拼第一”要求,形成大抓落实、大干实事的良好风气。建立周推进机制,每周由常务副市长带队对一个县(市、区)项目建设现场推进,现场了解项目进展、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建立项目通报制度,市重点办每月通报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供地率等指标排名情况。连续两个月分别排在全市末位的县(市、区),由市政府约谈有关县(市、区)分管负责人;连续三个月分别排在全市末位的县(市、区),约谈有关政府主要负责人。落实晾晒倒逼机制,按照“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擂台赛制度和工作晾晒机制”要求,每两个月对各县(市、区)和各乡镇(街道)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新开工(竣工)数进行考核评比。建立项目建设“比看”活动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项目建设“比看”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实地观摩项目建设质量,对比拼项目现场打分,得分排名在全市通报,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年终考核评比,按照“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工作“到位率、平衡性、精细化”要求,从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省市集中开工项目等推进及达产情况等方面,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有关部门)

 

信用中国(河北邢台)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邢台市行政审批局             备案号:冀ICP备19020565号-1
联系电话:0319-2686609            网站标识码:1305000062